最新消息

英變性人海頓:批評別人「恐跨」因為缺乏自信

陳婉珊(研究主任)

Debbie Hayton and trans activists

左邊是變性人海頓(Debbie Hayton)穿上印著「跨女是男人,克服它吧!」T恤,刻意與跨性別運動的口號對比(右邊),因此被批評為「恐跨」(transphobia)。海頓認為不應美化變性,尤其對遠未能真正認識自己的青年人而言。(圖:《泰晤士報》)

英國變性人海頓(Debbie Hayton)穿上印著「跨女是男人,克服它吧!」(Trans women are men. Get over it!)的T恤,令跨性別運動團體氣結不已,抗議要求工會組織取消海頓的代表資格。最近他接受美國媒體National Review訪問,談他對變性的看法和憂慮。近年愈來愈多人願意站出來,公開反對跨性別運動意識形態,因為看見婦女,尤其是年青人及兒童,備受影響。海頓亦有一套他的親身經驗,值得一聽。

去年(2019年)7月,身為變性人的海頓並非出席跨性別運動的活動,而是立場相反的組織「Fair Play for Women」所舉辦的活動,並穿上一件印有「跨女是男人,克服它吧!」的T恤,這件T恤所表達的,剛好與跨性別運動所穿的T恤相反,他們印的是「跨女是女人,克服它吧!」(Trans women are women. Get over it!),明顯是跟他們對著幹。LGBT委員會12名成員在8月去信工會聯盟(Trades Union Congress,是英國全國工會的聯盟組織,擁有550萬名工人會員)總幹事,投訴海頓所穿的T恤是「正在宣傳反對跨性別群體的仇恨言論」,又批評海頓在媒體寫道:「跨女是生理上的男性——事實上,作為男性是成為跨女的唯一資格準則。」另外也有投訴謂海頓將性別二分,等於否定「非二元」性別者的身份。跨運分子要求工會聯盟把海頓從LGBT委員會中開除。

51歲的海頓是高中物理教師,持博士學位,在2012年才由男性改變為女性身份生活。雖然海頓已進行性別重置手術,但沒有申請性別承認證書,換言之,法律上他仍然是男性。有別於跨性別活躍分子,海頓反對英國改革《性別承認法》,認為「自我聲明」性別的模式,會侵害婦女和兒童權利。

網上資訊加劇變性欲望

記者問海頓,為何跨運分子對他穿上「跨女是男人,克服它吧!」T恤會有那麼大反應,並指責那是仇恨言論。海頓道:「就是嘛!作為一個男人有問題嗎?」海頓猜想,這種反應源於缺乏自信,因此要向外尋求對自己身份的肯定(validation):「我會說,真正重要的唯一肯定來自內在。我們肯定自己是誰——還有,從我們的朋友和家人中,以及我們所愛和關心的人。如果社交媒體上的某人說:『你是一個男人,海頓』,為甚麼我要感到困擾呢?」

海頓說,對於自己性身份感到不安的記憶,早自3歲,包括自己的性別,以及從人際關係中,對自己的期望。海頓認為在成長中,有點躁動不安是挺正常的,拉拉扯扯便過去了,直到他連接上廣闊無垠的網絡世界:「知識是危險的東西,因為你發現自己不是唯一的人,而其他人正在做我暗中一直想做的事情,那就是變性。其他人正在做,並且做得很好;當你看到,你會如何處理?」要命的是,腦海中變性的想法,像旋渦一樣把他往下拉……直到一天,變性的念頭突然變得無法抗拒:「它已經從一個持續的小問題,變成了真正影響我精神健康的事情。」

服食賀爾蒙所帶來的外表改變並不能使海頓滿足,直到進行性別重置手術,改變身體的外觀,海頓才安頓下來。然而海頓不會美化變性,更強調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變性]確實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它確實解決了性別焦躁症,但是這樣做,卻使我們與社會的互動方面產生了更多的問題。」也會對家庭帶來沉重負擔:「我的家庭也一同經歷了轉變,而且沒有帶來任何好處。」儘管作為最後一種手段,變性可以緩解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但這是否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海頓認為值得商榷:「如果你經歷這一切,它將使你不育並須要終身服藥。當我變性時,我四十多歲,已有孩子,對我個人而言並沒有損失太多——但對我的伴侶則不然。我擔心的是對年青人的影響,遠在他們能真正了解自己,以及充分了解生育能力對他們作為人類真正的意義之前,便作出決定。」

變性非性別焦躁的唯一出路 禁輔導治療弄巧反拙

從海頓的經驗中看到,他並非天生便要改變性別。雖然海頓年幼時(3歲)已開始經驗到這種不安感,但只是「持續的小問題」,並不會嚴重影響他的日常生活。直到他在網上看到其他人的「成功」經驗,才慢慢令他不自覺地陷進不能自拔的泥沼。可以想像,如果他從沒接觸關於變性的網上資訊,他未必會變性。或者,如果一開始,他在網上接觸到的,不獨是成功的經驗,也有些不那麼成功的經驗,那麼,他變性的欲望也許不會愈來愈強烈。

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也是獨特的,不能一概而論,但最少,我們應該小心跨性別運動所推銷的,過於正面的跨性別/變性論述。撇開近年愈來愈多「de-transitioner」(指重拾原生性別身份的前跨性別人士)挺身反對跨性別運動意識形態(例如Walt HeyerPeter Benjamin),現時也欠缺嚴謹的科學數據,證實變性手術可以長遠改善變性人的精神健康問題。

可見,在外國積極倡議中的,禁止「更正治療」的法例是危險的。(例如加拿大剛推出的草案)試想像,如果海頓一早去尋求專業精神科或心理醫生的協助,他未必須要變性——連帶傷害了他的家庭。當然最終的決定權,仍在求助者手中,但要倡議一條法例,禁止專業人士幫助求助者擺脫他們的變性困擾,令性別焦躁患者求助無門,說得過去嗎?雖然加拿大的相關草案S-202只禁止18歲或以下青少年的「更正治療」,但問題並沒有因此減輕,因為這樣等於把患有性別焦躁症的青少年和兒童過早推上變性的岔路,恐怕是「好心做壞事」。